一、重要結構與組成
主體框架
采用強度高合金鋼材或特種鋼材焊接而成,具備*強的承重能力(單臺設備通常可承載 30-60 噸,部分定制款可達 200 噸以上),框架結構包括立柱、橫梁、承重平臺等,確*在吊裝或推送重型集裝箱時的穩定性。移送與提升機構
提升系統:多采用液壓油缸或卷揚機配合鋼纜、鏈條,實現集裝箱的垂直升降(升降高度通常可覆蓋貨車車廂高度,約 1.5-4 米),部分設備支持微調高度以適應不同車型。
平移系統:通過軌道、滾輪或液壓推桿,實現集裝箱在水平方向的移送(如從堆垛區移至貨車正上方),平移精度可達厘米級,確*與貨車車廂精準對位。
定位與鎖緊裝置
配備集裝箱角件鎖具,可快速與集裝箱底部角件連接并鎖緊,預防移送過程中發生晃動或脫落。
設有貨車定位輔助裝置(如導向輪、限位擋板),確*貨車停靠位置準確,便于集裝箱對接。
控制系統
采用 PLC 可編程控制系統,支持手動操作(操作臺按鈕)、半自動(預設程序)或全自動(結合傳感器、視覺識別技術)模式,可實時顯示集裝箱位置、重量、作業狀態等信息,具備過載保護、緊急停止、故障報警等安*功能。輔助支撐
部分設備配備可伸縮支腿或固定底座,增強作業時的整體穩定性,避免因重載導致機身傾斜。
二、重要功能與作業流程
重載集裝箱移送
可抓取或托舉 20 英尺、40 英尺、45 英尺等標準重型集裝箱,以及特種集裝箱(如冷藏集裝箱、開頂集裝箱),實現從地面、堆垛架或運輸平臺到貨車的轉移。精準裝車對位
通過平移、升降微調,確*集裝箱與貨車車廂(或底盤)的連接孔位精準對齊,減少人工調整環節,提升裝車效率。多場景適配
支持 “地面→貨車” 直接裝車、“堆垛集裝箱→貨車” 轉運裝車等模式。
可兼容不同類型貨車(半掛車、全掛車、平板貨車),通過調整升降高度和移送距離適應車型差異。
安*作業保障
作業過程中實時監測集裝箱重量,若超過設備承重范圍則自動停機;配備防搖裝置,減少集裝箱在移送過程中的晃動,降低碰撞風險。
三、優勢與特點
高效重載作業
針對重型集裝箱設計,單次作業可處理 30 噸以上貨物,裝車時間通常控制在 5-10 分鐘 / 箱,遠高于人工或普通叉車的效率,適合批量作業場景。安*性高
多重鎖緊、過載保護、防搖設計等確*作業過程穩定,降低貨物掉落、設備損壞等風險,保障人員與貨物安*。操作便捷
自動化控制系統簡化操作流程,普通操作員經簡單培訓即可上崗;部分設備支持遠程操控,減少人員在重載區域的暴露時間。適應性強
可在戶外、室內、多塵、潮濕等復雜環境下工作,框架結構抗腐蝕、耐磨損,使用壽命長(通常可達 10-15 年)。降低人工成本
替代傳統的 “起重機 + 人工輔助” 模式,減少對人工的依賴,尤其適合重型貨物人工難以干預的場景。
四、適用場景
港口、碼頭:將集裝箱從堆場或岸橋轉運至集卡(集裝箱卡車)。
重工業廠區:運輸重型機械、鋼材、礦石等貨物的集裝箱裝車。
大型物流園區:批量重型集裝箱的公路運輸裝車作業。
貨運樞紐:連接鐵路、公路運輸的集裝箱中轉裝車環節。